盐城市区旧书市场“门前冷落鞍马稀”

中国江苏网2014-05-29 14:13:00
  中国江苏网5月29日讯 夏天到了,不少市民喜欢晚上来到旧书摊,消磨上几个小时,在故纸堆中慢慢淘选出几本旧书旧杂志。那么,我市目前旧书市场现状如何呢?记者调查,发现选购旧书的人数量明显在减少。

  夜市书摊以旧换新

  42岁的张宏民做旧书收购工作已经有15年了,每天下午五点多,他和妻子拖着摊车来到双元路,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“打道回府”。

  张宏民卖的书刊分新旧两大类,旧的以杂志为主,如《知音》《国家地理》等,新书以从北京和广东等地进的货为主,价格也比书店便宜很多。

  据张宏民介绍,《知音》等发行量大的杂志通常以5角一本的价格收进来,1元1本卖出去,而装帧精美一点的杂志价格则要高一点。

  “我们有时候也跟客户‘以旧换新’,两本换我一本。”现在张宏民较少出门收书,主要靠固定客户送旧书上门。

  记者在他的书摊边上待了一个半小时,只有一名妇女买了两本杂志。“现在一天下来能有一百来块钱就算好的了,冬天晚上出来的人少,生意就更难做了。”据悉,原本夜市上还有几家卖旧书的,如今只剩下他们一家了。

  有人改行有人做大

  现如今,张宏民的出租屋和家中堆满了收购到的旧书。谈话中,张宏民也透露出改行的想法:“再这样下去可能就不弄了,卖玩具说不定还能多苦点钱。”

  张宏民介绍,目前全市做旧书回收生意的,据他所知就三四十人,有的收书人做生意主要并不靠门市,而是通过网店,而且不再局限于书籍,古董字画也在其业务范围内。“有的人回收‘文革’时期的宣传画,积存了上百张,在网上联系到感兴趣的香港客户,转手就以每张上千元的价格打包卖给对方,一下子就赚了十多万元。”

  在激烈的竞争下,有的从业者抓住机遇,将生意做大,也有人最后选择了退出。徐磊(化名)原本摆过多年的书摊,07年后改行做装修材料生意,如今在红星美凯龙拥有了自己的门市。“当时我在市图书馆门口摆摊,当时没想那么多,就觉得摆摊是一件挺浪漫的事,只要出去收收书,悠闲自在。”后来成了家,靠卖旧书的收入太微薄,便改了行。

  收书人陈建富从摆旧书摊做起,今年春天将自己的门市搬到了毓龙路,店面装饰一新。长排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经过仔细分类的书籍,有的还用塑料纸精心地包裹起来,顾客预定的书则单独放置在一旁。店中间的柜台里还摆放着各类古董器具,如瓷器、钱币、印章等。

  专家:需要与时俱进

  盐城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闻永江认为,读书是人们净化心灵、提升意境的行为,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消亡。他认为,目前有读书习惯的人少了,同时因为生活习惯和工作节奏的改变,人们往往没有闲暇去读书,这也造成了图书市场及旧书市场的不景气,这需要从业者改变理念,与时俱进,进行转型。

  对此,我市“新青年读书会”的负责人田亚坤认为,当前受到网络、手机、平板电脑的影响,市民对纸质书的阅读量明显下降,旧书市场自然也受到“牵连”。但是,旧书物美价廉,仍然能吸引一批消费者。目前新书的价格较为昂贵,往往让读者望而却步,转而购买内容相同但价格低廉的旧书,这是旧书市场能够存在的重要原因。现在不少大城市的旧书市场已经走上规模化、规范化的道路,如上海的文庙、北京的潘家园等。我市也可以借鉴有关经验,制定相关法规,培育完善旧书市场,以满足阅读者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