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扬:名人喜淘旧书

大公网2014-05-27 14:16:00
  前不久,“二○一四北京书市”在朝阳公园举办,是为北京歷届规模最大,参展出版社最多,品种最为丰富的一届。书市联合了百馀家内地大型出版单位,集中展销三十馀万种中外文图书、音像製品、电子出版物,推出近百场文化活动。书市宣导开展全民阅读活动,促进书香中国、书香城市、书香品牌的建设。

  虽然现在的电子图书对传统图书市场冲击极大,但逛书市仍然是许多北京市民的传统爱好。

  歷史上北京的书肆颇多,逛书肆亦是当时文人雅事之一。书肆即现代的书店或书摊,古代称谓是书坊、书林、书棚,或是书舖、经籍舖,南方还有在船上卖书的,称书船。

  北京的旧书肆大都设在繁华集市中,最著名的是“二寺一厂”,即隆福寺,报国寺,琉璃厂,后来又有“东西二场”,即东安市场和西单商场。隆福寺曾经是与琉璃厂齐名的书市街,《北京传统便览》说,那里曾经是“明末至民国时期北京著名书肆集中地。”到了清末,隆福寺街的书肆已有三十馀家,如东雅堂、修文堂、文奎堂、粹雅堂、鸿文阁、文殿阁等。民国以后,北京大学、中法大学等高等学府就在附近,时常有学者教授和青年学生来这里买书,他们与书肆的老闆和伙计们建立了密切的私人关系,不光能从那里淘到善本古籍,还得到许多关于版本学的知识。比如郑振铎就在隆福寺的带经堂书店购得明万历刻本《水明楼集》一部,欣喜异常,连称“书运不浅。”著名学者胡适也对学生们说:“这儿距隆福寺很近,你们应该常去跑跑,那里书店的老掌柜懂得的,不见得比大学生懂得少。”那时,无论名气多大的学者都会将书店的掌柜伙计待为上宾,他们之间不单是买卖关系,还是书友和学友,甚至是密友。

  东安市场书肆始兴于上世纪二十年代,古书、新书、外文书、教科书、报刊杂誌、字帖唱本,无所不包。由于地处王府井,距离东交民巷、北京饭店及协和医院很近,时常有些外籍人士及洋派学者光顾,因此,较多地经营外文书籍,书肆中的现代气息也就比较浓厚。那些外国人离开北京时,常将拥有的外文书和画册等出售,书店也因此建立起收购业务。中原书店经营英、法、德、俄文书籍,春明书店经营日文书籍。很多书店也出售新文化书籍,如现代小说、诗歌集等,还能买到新出版的月刊杂誌,而松竹梅书店是为戏曲爱好者服务的,专卖梨园画报、戏剧旬刊。在东安市场西街上,有几十家书摊连成一片的书廊,其中成立较早且著名的肆舖有“瑞文斋”、“多文斋”、“中源书局”和“新智书局”等旧书摊。解放前,许多名人都经常出现在东安市场书肆,胡适、傅斯年、刘半农、朱自清、沈兼士等人都与书商熟稔。

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书肆也是郑振铎、吴晓玲、于思伯、郑颖孙等学者的流连之地。

 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就曾在书摊上的小夹道上遇到过胡乔木,而在国子监的中国书店内部书店,出版家姜德明几乎每个星期都能见到阿英和唐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