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:敬惜字纸乃敬重文化

太原晚报2014-03-25 22:51:41
  古人敬惜字纸,将写有文字的纸片收集一处,归于惜字亭内一并焚烧。民间还有惜字懈灾之说,编有《惜字律》《惜字训》之类,旨在宣化。至我祖父辈,此习尚残,但已不焚毁,只是积于箱底。房契地契,旧书旧簿,皆麻纸质地,父辈们念书时的临仿、习题本等等故纸,也悉数堆放。

  后来,我做了出版的营生,起初编报,后来编刊,自觉是个毁林伐木、将好纸变废纸的活儿,罪孽深重,论赎限外,对不住字纸,顿起恻隐之心,每每将废报过刊积攒屋角,清理房间时,送予办公楼里的工友,以便卖掉废品,贴补家用。我认识一位在南宫旧书市场卖旧杂志的人,便将一些可能具有市场潜力的那部分挑出,打电话告之来取,后来对方回复说,市场惨淡,自家的地下室也堆不下了,遂作罢。

  我的写作,一直以来不习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,而是先书于纸端,再转誊为电子版。因原罪感占心,早已不习惯下笔白纸,只有移至废纸背面,方能流畅行笔,愚人自缚也。无意间有文友谬奖,便搜集了两袋子草稿,留个念想,其他则归集废纸箱等待再生。我参加工作时,单位老同事将来信的信封拆翻,还可再寄一回,之后推广标准化邮编,回炉信封便作罢了,但这一意识却学到了。

  我从事的是出版工作,却对自己的文字轻易不结集。有了文章,贴于博客,同样可起到传播交流功效,且无妨南北有知音。平生无他好,惟嗜乱翻书,故所购图书随我行踪,随处留迹,常用者插于架上,无用者匿于床下,在读者堆于案头。见有爱书老人,临了将一生藏书捐赠图书馆,算是有了好的归宿,且也敬惜字纸了。年轻一代,习惯电子阅读,室内鲜有设书房者,也就免了敬惜字纸一说。数码技术支撑下的按需印刷,不光是印刷方式的变化,也商业模式的转换,更出版理念的进步。

  一篇名曰《生命不打草稿》的短文云:“一人常用旧报纸练字,可练了许久,进步不大。书法家让他改用最好的纸。果然,他进步很快。书法家说:你用旧报纸写,总觉得反正有的是纸,写不好没关系;而用最好的纸,你会心疼,从而更用心去写字,当然会进步。”此话有理,但以全国每日消耗宣纸五吨计,书画界也罪孽一域。为此,陈丹青委婉告诫:“我鼓励所有年轻人减少架上绘画,他们应该多搞影像,搞新媒体。现在人人一部手机,制造图像的方式已经完全改变了,新的艺术根本不是绘画、不是装置,而是影像艺术,是数码艺术。绘画已是边缘的、没落的美学。”

  旧时还敬惜布线。一件衣服,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,不仅如此,尚要大改小,旧翻新。褪色衣裳,翻个面,便似新作,膝盖破了改短裤,长衫破了改短袖。改无可改,几成条絮时,仍不放过,浆成布壁,物尽其用,供纳鞋底之备。

  常见垃圾摊上扔有半新衣物,真真暴殄之孽。先前有挑担以旧衣换盆碗者,连换带送,算为旧衣找了去处。偶有为贫困地区捐冬衣机会,大包小包分次运至,人要登记,我说按包还是按件,对方说按每一件,我的妈呀。后来捐衣活动不组织了,大概共同富裕了,无需这样的扶助了。

  为避免衣物过多堆放,买衣自然变得慎重了些。若论新旧,我十年无需添衣,只可能款式方面落伍一些。

  敬惜字纸,姑且算作敬重文化,敬惜布线,则在敬重劳动。敬重生敬畏,敬畏方觉神圣。介子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