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弹名家收藏过的《夜航船》

城市商报2014-02-16 23:15:00



  昔日苏州淘书有个去处,那就是位于彩香新村附近的彩香旧货市场。平时无事我常去那里淘点旧书,这里大约有近十个摊位,大多经营民国至解放以后出版的旧书,偶然也会遇到一二本线装古籍。某天于一摊位发现一册平装旧书《夜航船》,封面封底已失,目录页上钤盖椭圆朱文印记“吴郡·陈瑞麟·光裕社”,书尾页有陈瑞麟墨笔题记“此书1920年七月发行,我十六岁,跟父亲陈士林在上海大世界书场双档演出,买此笔记书,都是苏、加(嘉)附近故事,有一百二十二则”。想来当是评弹名家藏本,欣然买下。

  初见此本,以为张岱所编类书《夜航船》,细观为笔记小说,由上海广益书局民国九年出版,全名为《秘本札记小说夜航船》,署名“吴江庄蘧庵撰”,书前有破额山人嘉庆庚申序。据考证此书作者非庄蘧庵,而是破额山人。破额山人生平不详,但书中“罨子一席话”一则有“先进士蓬莱公《艺林汇考》二百卷”语,而《艺林汇考》为顺治壬辰进士吴江人沈自南所撰,可知破额山人姓沈,为自南后代,出身诗书世家,为吴江望族,曾就读于松陵书院,是个秀才,深得书院讲席乾隆进士皇甫枢、县令苏正蒙器重和赏识。民国坊间出书往往不加考证,张冠李戴,此本即是。

  陈瑞麟的名字,曾听父亲说起过,可惜我生不逢时,无法亲聆其妙。网上收得陈瑞麟弹词开篇《刀会》和《倭袍》“娘娘劝夫”一听,有点类似周玉泉,说表清脱,弹唱稳健,真假声转换自然,沉稳中不失悠扬。

  据资料记载,陈瑞麟出身评弹世家,从嘉、道年间的陈汉章开始,父子父女相传,由汉章之子陈鲁卿传次子陈沁梅,沁梅早逝,儿子陈士林从太老师王石泉学 《倭袍》,陈士林把《倭袍》再传其子陈瑞麟、陈云麟、陈惠麟、陈德麟,陈瑞麟传给两个女儿丽云、美云,一门六代相传,可称书坛佳话。陈瑞麟七岁学说书,九岁登台与父亲拼双档,十九岁放单档,说唱《倭袍》、《九丝绦》,并自编自演《反倭袍》、《双杰传》、《张文祥刺马》等书。上世纪三十年代初,陈瑞麟与夏荷生、魏钰卿被听众选为“弹词三鼎甲”,红遍上海滩。1957年,陈瑞麟加入苏州评弹团。1961年调入苏州评弹学校任教。粉碎“四人帮”以后,陈瑞麟还为苏州市评弹研究室写了大量评弹史料。

  评弹作为吴方言曲艺,以前在江浙沪一带广受欢迎,在电子传媒来临之前,为群众喜闻乐见。演员经常在县镇书场演出,有时一个地方同时有两三家书场,艺人全靠真功夫争夺观众,说噱弹唱,各有神通。而听众中不乏有识之士,常常会纠正演员的错误,这种互动造就了“七煞挡”等大腕,可以说是一流的听众培养了一流的演员。艺术来源于生活,评弹演员需要经常从生活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,充实内容。如陈瑞麟之父陈士林在说唱《倭袍》中,要说到巡抚升堂、宣判,刁刘氏凌迟处死等情节,而他没见过这种场面,所以,总是不能细说。宣统年间,某次江苏巡抚要宣判一件逆伦案,也要用凌迟之刑。陈士林花钱混在衙役中,目睹了开堂、宣判、行刑的过程,以后说书就生动多了。《夜航船》是札记小说,主要内容为苏州、嘉兴地区民间故事,书中涉及到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,这些都是说书人编书的好素材。评弹艺术之成败,除了演员的天赋以外,还取决于其本身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。陈瑞麟之所以能自编自演,也得益于他的读书习惯,从书本中了解历史、通晓民俗,不断汲取新的营养,如此,则说书的内容自然会更加充实而丰富。

  如今评弹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,每年评弹学校有大批学生毕业,由于现代传媒的发达,生活节奏的加快,评弹失去了一部分观众,这些新演员演出机会很少,大多在娱乐场所演唱弹词开篇,“说”的艺术有退化的趋势,竞争也不那么激烈了。但真正的名家演出,其“粉丝”还是大有人在,究其因,仍是艺术水准问题。故要弘扬评弹艺术,演员除了扎实的继承传统艺术形式之外,还需加强文化知识学习,做到言之有物;丰富人生阅历,做到言能传情。(秦岭)